今年以来,随着《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》及其《实施细则》的正式实施,我国支付行业迎来了新的监管风暴。注册资本,这一硬性指标,成为了支付机构必须跨越的首道“门槛”。据统计,短短一个月内,已有6家非银支付机构成功增资,以满足监管要求。而支付机构的注册资本更低限额设定为1亿元,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,这无疑是对支付机构实力的一次大考。
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支付机构的业务类型、经营地域及规模等因素,有权提高注册资本的更低限额。同时,股东出资也必须为自有资金,严禁以委托资金、债务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出资,这一规定进一步强化了支付机构的资金安全性。截至目前,我国存量支付机构数量为177家,但仍有三十多家支付机构的资本金未达到1亿元的门槛。例如,贵州贵金支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,成立于2011年,注册资金仅为5000万元人民币,面临着增资的压力。
此外,《实施细则》还明确规定了支付机构净资产的更低限额,以备付金日均余额为计算依据,采取超额累退方式确认。这一规定不仅提高了支付机构的净资产要求,也进一步保障了用户的资金安全。
面对严格的监管要求,一些中小支付机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今年以来,已有9家支付机构注销了支付牌照或退出了支付市场。支付行业的洗牌并非全然悲观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,尽管支付机构数量减少,但整体实力却在增强。支付行业正处于调整期,洗牌背后也孕育着新的机遇。
多位行业专家表示,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的监管正在逐步加强,准入门槛更高,单位名称更规范,资金保护更严密,违规惩处更严厉。支付机构也在积极响应监管要求,通过增资扩股、调整股东结构等方式,增强自身的资本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,为未来的业务拓展和产品服务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。